最新消息
台灣新生報-希望義工團 行善不辭辛勞
【記者周家仰/專題報導】
·3 分鐘 (閱讀時間)
▲希望義工團的義工們深刻體會到「施比受更有福」。(圖:希望義工團提供)71-2
希望義工團在政府部門登記為「社團法人台灣希望義工團」(下稱希望義工團)義工們本著蒲公英的精神,只要符合義工團重建審核受理的條件個案,臺灣哪裡有需要,義工們就不辭辛勞的往哪裡去,為弱勢築起溫馨的家。
希望義工團有食、物銀行的救濟項目,不僅幫助弱勢家庭食物及家用物資,每逢天災、地震、颱風來時,義工可立即出動救災。
希望義工團理事長尤瑞豊,有為弱勢家庭家屋及課輔教室重建十多年經驗,也是希望義工團創團義工。創團之初經費短缺,遇有弱勢家屋重建所需的材料、工具及運送物資的車輛,多為尤理事長偕同自己妻子,也是從事義工活動十多年的陳麗華,兩人一起為希望義工團慨然捐出數百萬元,尤理事長並向熟識的團體、企業及個人進行募款,並邀集多年來熟識的義工朋友,開始為弱勢家庭及團體蓋屬於他們的房子。
希望義工團的成員,是由許多具有建築設計、鐵工、水電、木工及具輕鋼架專業的師傅義工們所組成,還有許多非技術專長的義工從旁協助,例如為工地施工夥伴料理伙食的廚房義工,為能順利完成任務,每個環節可說缺一不可,希望義工團為個案完工的家屋,都充滿義工對弱勢家庭的同理心與愛心,期能使受助的弱勢者擁有住的安全,房屋內部的裝潢擺設,還希望呈現溫馨感的氣氛,種種用心都是希望所重建的房子,能讓弱勢家庭至少居住三十年以上。
尤理事長曾遇到個案一家人長久以來都窩居在一間殘破不堪,又有倒塌之虞的房子裡,這些個案的孩子無法選擇原生家庭,也無法脫離窮苦的環境,該團以實際行動幫助他們重建一個家,一個可以讓孩子們平安、快樂成長的住居。他表示,在這複雜的社會,有些人在社會底層努力了一輩子也無法翻身,貧困的情況早已失去重建家園的能力,該團不忍看著孩子與大人過著極其貧困及悲慘的生活,為他們重建家園,改善其生活環境,成了該團的主要動力。
尤理事長的牽手陳麗華女士指出,一間堅固、安全的住家,才能讓弱勢家庭的孩子身心平衡,不再自卑,與其他孩子在同一個起跑點成長。對於每個弱勢個案的重建,陳麗華女士擔任幕後行政的工作,一個家屋重建的過程,她統籌為這些弱勢家庭募集物資與生活必需品,同時整合並充分運用來自網路上的每一筆捐贈的善款,確實地運用在每個重建的個案上。
像尤理事長伉儷一樣,投入「義建工作」多年的洪振豪與陳雅鈴夫婦,幾年前在同一個為弱勢興建房屋的公益團體中認識,從原本的義工夥伴關係,繼而結為夫妻,傳為一段佳話。洪振豪是一個全方位義工,在重建工地裡,不管什麼工作,總是全力投入;陳雅鈴表示,自己和先生加入希望義工團後,每週的義工行程,已經成為他們夫妻生活的一部份,兩夫妻體認到「施比受更有福」,因此儘管每次出團多是帶著疲累的身體回家,但只要想到能為弱勢朋友盡一分小小的力量,心裡卻是感到踏實而滿足的。
希望義工團的義工,大都是半夜,甚至前一晚就從自家出發到台灣各地的個案重建現場,天剛亮就開始集合,前往工地現場投入工作,然後開始一天的重建工作,以盡早為個案重建屬於他們溫馨的家。